• <td id="46aae"><center id="46aae"></center></td>
  • <menu id="46aae"><center id="46aae"></center></menu>
  • 注冊 VIP 會員
    會員中心
    佛門祈愿 福滿人間:
    《來自佛門的吉祥祝!菲砀U洳貎 迎請電話:010-51656995、 010-51385788;QQ:179518763;郵箱:qf@www.sinomaisonpatong.com    
   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網站地圖
    W020110719584881254393.gif
    您目前的位置:佛教在線>首頁 > 評論薈萃 > 李向平

    李向平點評集錦

    • 李向平:應當怎樣理解和實踐馬克思主義宗教觀
    • 馬克思主義宗教觀,為我們理解宗教提供了最基本的理論方法。如果我們對人們習以為常的“宗教鴉片論”進行重新認識與理論分析,則可以發現,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即歷史唯物主義宗教觀,其意義在于強調宗教問題即是社會問題,宗教問題會隨著社會的變遷而發生變遷,隨著社會問題的改變而改變。
    • 李向平:社會缺席 宗教安在?
    • 在當代中國社會變遷中,宗教的社會存在及其表達形式,已經發生了相應的變化。據統計,目前中國有佛、道、伊、天、基等五大主要宗教,信教群眾大約上億,宗教教職人員30多萬,宗教團體3000多個,宗教活動場所10多萬處,另有74所宗教院校。因此,它們所具有的社會特征及社會性表達形式,構成中國宗教社會學研究的基本對象和基本問題。
    • 李向平:農禪信仰與門票經濟
    • 筆者以為,這些年來,佛教界之所以被門票經濟所綁架,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農禪文化傳統及其信仰實踐模式被忽視。如果佛教寺廟還存在強大的農禪生活及其信仰實踐模式,那種“宗教搭臺經濟唱戲”的做法就沒有了市場,流行于中國佛教界的門票經濟思維自然也會失去魅力。
    • 李向平:假僧人兄弟的信仰刺激
    • 中國人的信仰很自由,同時也很私人化,我們也一直認為,信仰是公民個人的自由選擇,是私人的事情。換句話說,我們把信仰自由理解為僅僅是私人的事情了。然而,信仰表達并不僅僅局限于私人領域。
    • 李向平教授:緣分·功德·共同體
    • 就佛教與社會建設的關系而言,佛教如何參與社會建設、或者以什么樣的信仰方式進入社會建設的過程,自然涉及到一個佛教信仰者的身份建構及其在社會認同、國家認同之間,尋找一個彼此能夠整合的認同路徑問題。
    • 李向平教授:中國佛教的后信仰時代
    • 幾年前,就曾經聽說大年除夕,一家著名寺廟燒頭香的門票高達了五千元。此后就有批評說,有錢人信佛菩薩,無錢人信基督教。特別使人深思的是,持這種批評態度的人,乃是一位出家人!今年的農歷新年,又出現了除夕頭香、撞鐘拍賣等等現象,眾說紛紜。
    • 李向平教授:寺院經濟是佛教影響社會的基本路徑
    • 當代中國的社會變遷和經濟發展,佛教和其他社會階層一樣,大受其益。中國當代的寺院經濟,就在這樣一種社會背景下得以逐步發展起來,已經逐步建構為一種具有合法性的宗教經濟形式,備受宗教界和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。然而,對于中國當代寺院經濟,常常局限于片面的道德批評,而忽略了其中的社會意義,未能從佛教作為一種社會實體“走入” 社會的角度,對寺院經濟在當代中國社...
    • 李向平教授:“功德”與“慈善”之辯
    • 這些慈善拍賣而獲得的許多善款,基本上都以捐贈的形式捐給了需要的機構或人群,然而,佛學界、文化界對此現象所展開的各種爭論或討論,涉及了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佛教的發展路徑及其特征等重大問題。
    • 李向平教授:宗教與金融危機的某些聯想
    • 實際上,中國佛教的價值理念、精神信仰,亦能夠建構出人人自省自檢、勤儉誠信的商業道德,使人畏懼果報信仰而掙好每一分錢,花好每一分錢的。遠在平時,就能夠建構一種省錢過日子的價值理念,惜福報恩;畏懼因果,建構一種佛教就是為窮人服務的信仰、普通大眾的生活方式,進而建構一種功德共同體,得以分享共業。而在經濟倫理層面,善知識經濟,本質上就是一種“知足經濟”(...
    • 李向平教授:當代中國的“三國演義”
    • 早就想說,國學之中應當包括宗教、佛學。佛學無疑就是國學。儒釋道,中國文化三大傳統;治世、治身、治心。國學局限于儒學,國無學矣!
    • 應把宗教慈善的特殊主義改為慈善的普遍主義
    • 宗教慈善的最大問題,就是其中的慈善特殊主義,即基于自己的信仰而提供人道援助的慈善行動。只有把宗教慈善的特殊主義改變為慈善的普遍主義形式,方才能夠對社會發揮最大的社會功能。
    • 神童出家本非悲劇,而是一個社會現象
    • 李向平教授就“第一神童”寧鉑出家為僧是悲劇嗎?這是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:神童出家本非悲劇,而是一個社會現象而已。是悲是喜?如人飲水,冷暖自知!

    李向平簡介

    李向平,祖籍湖南邵東,歷史學博士,教授,宗教社會學方向博士生導師;現在為華東師范大學哲學系,宗教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。曾前往日本橫濱市立大學、大正大學、大阪大學,美國波士頓大學從事訪問研究。主要研究領域:中國宗教史、當代中國宗教、宗教社會學。代表性著作:《祖宗的神靈》、《王權與神權》、《救世與救心--中國近代佛教復興思潮研究》、《死亡與超越》、《文化正當性的沖突》(論文集)、《中國當代宗教的社會學詮釋》、《信仰、革命與權力秩序-中國宗教社會學研究》等,并在海內外學術刊物上發展論文百余篇。

    投稿:0311-67908356   信箱:(國內)  (國際)   QQ:983700265

    傳真:010-51662115轉8013    客服信箱:   客服電話:400-706-8559   客服QQ:847698935   在線留言   

    吉祥寶塔迎請:15117935615   010-51662115轉8026  010-51656995

    祈福   佛教在線(www.www.sinomaisonpatong.com)網絡聯系人:子桑   聯系電話:0311-67908356

    辦公地址:北京朝陽區外館斜街甲1號泰利明苑A座公寓9B-11C  郵編:100011  乘車路線及地圖

    網站地圖  義工報名  QQ:847698935  QQ群:21264446  招聘   技術支持:010-51662115轉8023

    京ICP證020416號-14 Copyright ©1996-2012 佛教在線版權所有

    怡春院熟女精品交换aV
  • <td id="46aae"><center id="46aae"></center></td>
  • <menu id="46aae"><center id="46aae"></center></menu>